就在这个时候,远处传来了一阵匆忙的脚步声。
杨煜循声望去,看到内务总管张攘带着几十名御林军飞奔而来。
“保护陛下!保护陛下!”张攘一边跑一边大叫。
这些御林军赶紧加速,围着杨煜形成了一个圆形的保护圈。
等他们赶到后却发现,周围除了杨煜外,已经没有任何活人。
更准确地说,只有几堆白骨和一滩血迹。
“陛下,请原谅老奴来得晚了!”张攘跪倒在地上,目光紧盯着那滩血迹中残留的衣服,看起来似乎是司礼监掌印王震的衣物。
“几个叛徒已经被我解决了,大家不必如此紧张,散了吧。”杨煜对御林军下令道。
但这几十个人却好像没听到一样。
在张攘使了个眼色后,御林军才缓缓收起刀剑,退到他身后站定。
好嘛!
本应该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军队,现在反倒听这个太监的命令!
傀儡皇帝的名字,真是名副其实!
虽然心中愤怒,杨煜的脸色却没有显示出任何不满。
毕竟张攘是慈喜太后的心腹,而这位太后则是自己目前最大的靠山。
眼下直接与慈喜翻脸显然是不明智的,根本不是势力庞大的她的对手。
“陛下,这些人都是您亲自动手杀的?”询问这句话时,张攘特别强调了“亲手”这两个字。
“嗯,没错。”杨煜毫不犹豫地点点头。
“陛下手劲可真大!”张攘表面上赞美着,心里却不信。
满朝文武都知道,这位身体虚弱、几乎连只鸡都抓不住的年轻君主怎么可能杀得了像王震这样的高手?
“或许是太后的安排吧。”张攘低语着,并更加相信了自己的推断。
从现场情况看来,这位帮手绝非泛泛之辈。
而且今天的陛下好像也有些不太一样。
“传朕旨意,马上召集朝臣会议!”杨煜语气坚定地宣布。
既然人都来了,不利用这机会见识一下那些奸臣的样子未免可惜。
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下朝廷内部的情况,有助于规划接下来的动作。
毕竟,杨煜不愿意一辈子被当成个摆设帝王。
“是,我这就去准备。”张攘愣了一会儿,然后回过神来应声道。
自登基以来,这位皇帝很少主动召开朝会,每次也都离不开太后的指示。
所有大事小情均由太后一个人说了算。
今天突然提出要开会,到底有什么目的呢?
张攘眉头微皱,觉得这位看似温顺的傀儡变得有点不可预测了。
看着张远离去的背影,杨煜默默地开启了全知视野功能。
“名字:张攘”
“职位:内务主管”
“战斗力:高”
“忠诚度:20”
没想到,这家伙竟还是个顶级高手!水平应该比王震还要厉害些。
但忠诚值竟然这么低,才20分……
杨煜内心十分无奈,他又看了看跟随着张攘撤退的那些士兵们,感觉更加沮丧了。
这些御林军加在一起的忠诚度还不到100点,这就是傀儡皇帝吗。
虽说有些灰心,但这全知之眼确实好用,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是不是真心。
杨煜赶紧回宫换了一身正式的龙袍,在一群宦官和宫女的簇拥下前往正光殿。
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,作为帝王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许多人的命运。
但实际上,周围这群人差不多全是别人安插进来的眼线。
夸张点说,自己每天吃什么、上几次厕所,都被太后和皇后掌握得一清二楚。
“唉,得赶紧培养一些自己真正信得过的人了。”杨煜忍不住低声感叹了一句。
……
很快到了正光殿。
杨煜坐在高高的龙椅上,右手边是内务总管张攘。
背后垂帘之后隐隐约约能看到太后慈喜的身影――这是典型的幕后台前统治。
下方两侧按照职位高低排列着文武百官。
丞相李厮作为文官领头羊,眼神一会儿如鹰般锐利,一会儿又像藏着无数深邃秘密。
他身穿红色的朝服站在那儿,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气息。
大将军李锦隆站在武将最前面,外表白净得就像小白脸似的。
如果有人扇他一巴掌,搞不好他当场就能哭出来。
真不愧是个把明朝精锐部队葬送掉一半的大废物将军!
接下来还有魏忠闲、雨花田等人,个个都是有名有号的人物。
虽然这些人的官位不一定是最顶尖的,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,并不输给丞相李厮多少。
“这么一看,满殿文武官员里头,到底有几个对我真的忠诚?”杨煜自言自语道,再次开启了全知之眼来扫描整个大殿。
“忠诚度3。”
“忠诚度-1。”
“忠诚度6。”
……
这殿堂上的近百名大臣,忠诚值能超过十的凤毛麟角。
达到或超过二十的大臣,只有张攘一个人而已!
而这些人还有一个共通点:全部都是太后这一派的人。
也就是说,他们所谓的‘忠心’其实完全基于自己现在是由太后扶持的事实。
单数还好理解,负数是怎么回事?
难道心里已经开始生出了反叛之意?
杨煜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御林军统领董倬身上,似乎恨不得一眼把他看穿。
“各位大臣们,今天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禀报吗?”杨煜不动声色地扫视了一遍在场所有人问道。
说完这话没等多久,丞相李厮便上前施礼说道:“陛下,请允许我汇报一事。”
“请讲。”
“根据计划,颐和宫本应在上年底完成建造。但到现在为止,工程进度还远未达到一半。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查负责施工部门的责任!”
话音刚落,工部侍郎秦桧马上反驳道,“陛下,我们绝对没有消极怠慢工作,只是户部一直没有提供必要的资金,这才导致了拖延的情况发生!”
紧跟着户部侍郎和坤也站了出来,“陛下,每次需要拨款时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操作,并没有任何延迟的意思。关于修建颐和宫经费短缺的问题,恐怕还得问问秦大人本人吧?”
随着两方争执越来越激烈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这场辩论中。
两边都拼命要把错误推向对方,场面异常热闹。
而坐在龙椅上的杨煜,则平静地看着这一切发生。
通过前任的记忆他了解到,颐和宫是受慈喜太后的命令开始建设的。而现在争论双方的领袖―李厮和和坤―则都属于她阵营的一部分。
整体来看,在正常时期,文官集团的话语权通常大于军事人员。
可要是打起仗来,朝堂上的局面就会一百八十度反转!